你是否遇到过 “原装充电器 1 小时充满,第三方充电器 3 小时才满” 的情况?这背后是电源充电协议的 “隐形较量”。充电协议是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 “通信语言”,决定了充电速度与兼容性。
常见的充电协议分为两类:通用协议和私有协议。通用协议如 USB PD(Power Delivery),支持 5V-20V 宽电压调节,手机、笔记本等设备均可兼容;私有协议则由厂商定制,如华为 SCP、OPPO VOOC,通过提高电流(如 6A)实现快充,但其充电器通常仅适配自家设备。
协议实现依赖充电器与设备内的芯片协作。充电器中的协议芯片会发送电压、电流支持信息,设备端的管理芯片接收后,根据电池状态反馈适配参数。例如,当手机电量低于 20% 时,会请求高电流快充;接近满电时,则切换为低电流模式。
选择充电器时,除了关注功率,还需匹配协议。若设备支持 PD 协议,选择 PD 充电器可实现快充;若使用私有协议设备,原装充电器仍是最优选择 —— 非兼容充电器可能因协议不匹配,导致充电慢甚至损坏电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