锂电池组由多节电芯串联而成,若电芯电压不一致(如某节 4.2V、某节 4.0V),会导致电池容量缩水、寿命缩短 —— 而锂电池管理芯片的 “均衡功能” 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,但 PCBA 设计中的细节失误,会让均衡功能形同虚设。
那么要如何去正确规范设计呢?接下来让我们中天华威电子工程师一一给大家解答。
首先要明确均衡功能的工作原理:当充电接近满电时(如电芯电压达到 4.1V),管理芯片会启动均衡电路,通过均衡电阻释放高电压电芯的多余电量,使所有电芯电压趋于一致(文档提及 “测量电芯电压判断均衡有效性”)。例如,某电动工具电池组有 5 节电芯,其中 1 节电压 4.25V,其余 4 节 4.15V,均衡功能会通过 10Ω 均衡电阻,将高电压电芯的电量以热能形式释放,直至所有电芯电压差小于 50mV。
PCBA 设计中,均衡电阻选型与布局是关键。均衡电阻的功率需匹配电芯容量:若电芯容量为 2000mAh,均衡电流设为 100mA,根据 P=I²R,选用 10Ω/1/4W 的电阻即可(P=0.1²×10=0.1W<0.25W);若电阻功率不足,会因过热烧毁,导致均衡功能失效。布局时,均衡电阻需靠近电芯采样引脚,缩短采样线长度 —— 若采样线过长(超过 5cm),会引入干扰信号,导致管理芯片误判电芯电压,均衡启动时机偏差。
有效性验证需分三步操作(参考文档测试方法):第一步,在充电前用高精度电压表(精度 ±0.1%)测量每节电芯电压,记录初始电压差;第二步,以 0.5C 电流给电池组充电(如 2000mAh 电芯用 1000mA 电流),当某节电芯达到 4.15V 时,观察管理芯片是否启动均衡(可通过万用表测量均衡电阻两端电压,有电压则说明均衡开启);第三步,充电至满电(所有电芯达到 4.2V),再次测量电压差,若差值小于 50mV,说明均衡功能有效。
此外,固件参数配置也需注意:部分管理芯片需通过 I2C 接口配置均衡启动阈值(如 4.1V 或 4.15V),若阈值设得过高(如 4.2V),会导致均衡启动时电芯已接近满电,无法有效平衡电压;若设得过低(如 4.0V),则会增加充电时间,需根据电芯类型(三元锂 / 磷酸铁锂)调整至最优值。